遭券商調低盈利預期續集:手握 2338 億現金,寧德時代回購護盤

2023年10月27日 20:24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張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望 報道

寧德時代(300750.SZ)將回購股份的消息,得到了市場積極回應。

10月27日,寧德時代股價漲幅達到3.73%,創下了4個多月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并且以87.3億元的成交額躋身A股當日首位。

但寧德時代的股價依舊處于近兩年半以來的階段低位,尤其是與2021年12月2日的高位收盤價380.46元/股相比,目前184.72元/股的收盤價已經逾越腰斬,其中在2023年8月30日至10月25日,寧德時代股價跌幅達到26.21%。

手握現金2338億元

寧德時代此番計劃回購股份,系實際控制人之一、董事長兼總經理曾毓群提議。

根據10月26日晚間公告,提議人曾毓群基于對寧德時代未來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信心,同時為進一步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提議公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

公告表明,寧德時代回購股份的資金總額為不低于20億元(含本數)且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含本數),回購資金來源為公司自有資金。

而回購的股份將用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或員工持股計劃。

公告顯示,寧德時代此番回購股份的期限為自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方案之日起12個月內,回購價為不高于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決議前3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150%。

寧德時代公告亦稱,結合公司當前經營、財務狀況及未來經營發展規劃,公司董事會認為當前實施回購股份具有可行性,將盡快就上述內容認真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回購股份方案,按照相關規定履行審批程序,并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盡管回購股份耗資不小,但對寧德時代來說卻不成問題。

2023年三季報顯示,寧德時代現金儲備充裕,期末貨幣資金達2338億元;同時經營性現金流強勁,為527億元。

回購股份消息發布之際,寧德時代又有制造基地投產。

10月27日上午,寧德時代(貴州)新能源動力及儲能電池生產制造基地一期舉行投產儀式,該項目一期總投資約70億元,設計年產能為30GWh動力及儲能電池。據報道,該項目一期投產后,可實現150億元的產值,可解決3000個就業崗位。

而在10月25日的投資者活動中,寧德時代透露,麒麟電池已交付極氪、落地理想;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充電池“神行超充電池”,可實現“充電10分鐘,續航400公里”,目前已有多家客戶表達了合作意向,阿維塔、奇瑞等已官方宣布將配套搭載神行超充電池,該電池將在今年底量產、明年一季度裝車。

寧德時代還稱,其儲能產品在整個行業都是最領先的,“我們在業內首先提出‘核電級’安全的理念,吸取過去行業內儲能電站起火的教訓,正建立自身的鋰電儲能系統安全鑒定大綱,力爭打造‘核電級’安全儲能產品。”

機構下調盈利預測

需要回購股份護盤的寧德時代,盈利能力卻相當驚艷。

2023年三季報顯示,寧德時代凈利潤同比增長77.05%,達到311.45億元,超過了307.29億元的去年全年凈利潤。

以此計算,今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平均每天凈賺1.14億元。

但寧德時代在三季度遭遇了機構減持。

公開資料顯示,三季末,持有寧德時代的機構數量從二季末的2326家下降至1459家,持股數量從二季末的25.0839億股下降至24.63億股,減少了4566萬股。

而在二季度,寧德時代的機構持股增加了11.48億股。

與機構持股下降相對應,目前已有多家證券研究機構下調了寧德時代的盈利預測。

浙商證券研報稱,考慮到下游需求較為疲軟,謹慎下調寧德時代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至428.53億元、554億元、685.44億元。之前,浙商證券研報給出的對應盈利預測分別為464.29億元、607.97億元、758.97億元。

太平洋證券研報也以考慮行業競爭加劇為由,將之前對寧德時代2023年至2025年的盈利預測465.75億元、617.78億元、788.29億元,下調為440.01億元、527.13億元、685.85億元。

財信證券研報同樣基于行業競爭加劇和電池價格下降的考慮,將寧德時代2023-2025年盈利預測459.45億元、607.16億元、820.11億元,調整為430億元、538.23億元、634.79億元。

從上述證券研報的盈利預測調整計算,寧德時代的2023年預期凈利潤減少了約25億元至36億元,2024年最多減少約90億元,2025年的預期最多少了約185億元。

但寧德時代卻對自身預期樂觀。

“隨著需求環比提升,目前產能利用率較上半年有所提升至70%左右,在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未來公司會根據市場需求和訂單規劃產能建設。”寧德時代在2023年三季報披露后的機構調研中表示。

針對四季度和明年的行業需求展望,寧德時代稱,目前短期內無論是宏觀經濟、政策、還是行業競爭情況等都有些不確定性的因素,但行業長期發展趨勢非常確定,“明年還是會有比較健康的增長。”

關注我們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