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藥賽道異軍突起,需求刺激下如何創新拓展臨床應用領域?

2023年10月27日 22:10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朱萍,林昀肖
進入2023年后核藥賽道熱度有增無減,不斷有企業融資消息傳出來,如業界較為關注的先通醫藥超11億元的融資,近日又傳出核舟醫藥完成數千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的消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朱萍 林昀肖 北京報道 在創新藥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核藥賽道異軍突起。據報道,2022年核醫學領域是創新藥領域過億級融資事件占比最高的細分賽道,進入2023年后賽道熱度有增無減,不斷有核藥賽道企業融資消息傳出來,如業界較為關注的先通醫藥超11億元的融資,近日又傳出核舟醫藥完成數千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的消息。

根據BBC Research數據,未來隨著治療用核素藥物的接連上市,預計全球核藥市場在2022-2026年復合增速為11.6%,規模將達到175億美元;國內核藥市場規模預計2022-2026年間以10.7%的增速穩定增長,2026年市場接近24億美元。德邦證券研報介紹,當前診斷性核藥占主導地位,占據80%以上市場,而治療性核藥未來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諸多中外藥企的布局,包括諾華、拜耳、波士頓科學等跨國企業,并通過頻繁收購進軍核素藥物賽道,2023年前三季度諾華核藥Pluvicto銷售額已達7.07億美元。在國內市場,東誠藥業、中國同輻、恒瑞醫藥、遠大醫藥、先通醫藥等本土企業均在加速布局。

在腫瘤治療領域,與其他靶向藥物相比,核藥或有其獨特優勢。據先通醫藥方面介紹,在靶點方面,一些傳統上可能無法成藥的靶點,對核藥而言則有可能會研發成功。此外,研發成功率相對較高也是核藥的一項明顯優勢,核藥可以通過影像學手段,預測藥品療效。同時,核藥腫瘤治療相比其他治療產品也有較大的市場。

隨著研究的深入,核醫學在阿爾茨海默病(簡稱“AD”)的診斷和干預中發揮重要作用。在不久前,先通醫藥Aβ-PET顯像劑歐韋寧?氟[18F]貝他苯注射液獲得NMPA批準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AD診斷的Aβ-PET顯像劑。據先通醫藥醫學市場總監王鑫介紹,氟[18F]貝他苯是一種18F標記的二苯代乙烯衍生物,能夠與AD患者大腦皮層中的Aβ斑塊特異結合,18F同位素產生正電子信號的可由PET掃描,直觀地顯現出大腦中Aβ斑塊的存在與否以及空間分布。

未來市場需求旺盛

根據BBC Research數據,2020年全球核藥市場規模約93億美元,其中診斷藥物占據主要市場,規模達到77.15億元,占比83.4%,未來隨著治療用核素藥物的接連上市,預計全球核藥市場在2022-2026年復合增速為11.6%,規模將達到175億美元。同時,現有醫學依然難以治療腫瘤難題,而核醫學是診斷治療腫瘤的重要手段,未來市場需求旺盛。

德邦證券研報介紹,當前診斷性核藥占主導地位,占據80%以上市場,而治療性核藥未來有望實現高速增長。從結構而言,治療性核藥受限于上游核素產能,以及較為嚴格的審批流程和使用條件,僅占比16.6%,而未來隨著治療性核藥審批流程的不斷優化,臨床應用范圍的持續擴大,核藥診療一體化的推進,治療性核藥預計將表現出更高的彈性。據遠大醫藥CEO周超預計,到2030年治療性核藥在全球核藥占比中有望達到60%。

我國核醫學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盡管歷經60余年的發展,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放射性體內治療藥物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等重磅政策的出臺,我國核醫學事業正進入蓬勃發展的階段。

從市場規模而言,BBC Research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核藥市場規模約為13億美元,2017-2020年復合增速為9.9%,預計2022-2026年間以10.7%的增速穩定增長,2026年市場接近24億美元。從同位素醫療應用市場份額來看,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像診斷及治療用放射性藥品市場份額占比57.2%,尿素呼氣試驗藥盒及測試儀占比32.9%,核藥占據主要的同位素醫療應用市場。

可期的市場,也讓企業競相布局。先通醫藥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虞文彬介紹,目前海外每年新成立核藥企業約有40-50家,平均大約1-2周就會有一家新的核藥企業誕生;在國內,東誠藥業與中國同輻是最早布局核藥的企業,德邦證券研報介紹,東誠藥業與中國同輻形成國內核藥市場雙寡頭,到目前國內約有30多家核藥企業,大部分企業在2018年后進入該行業。

目前,在創新藥市場持續低迷的大環境下,核藥賽道異軍突起,融資逆勢上揚。據統計,2022年核醫學領域全年累計融資近9億元,是創新藥領域過億級融資事件占比最高的細分賽道。進入2023年,核藥賽道熱度有增無減,2023年7月先通醫藥宣布完成超11億元新一輪融資,繼續用于診斷和治療性放射性藥物的研究、開發和臨床應用。截至目前,先通醫藥累計融資額超20億元,成為中國核藥領域融資最多的企業。

關于當前我國核藥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以及先通醫藥的戰略布局,先通醫藥聯席總裁唐艷旻表示,目前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而未來會逐漸發生變化,先通醫藥立足做創新核藥,至少定位在海外有國內尚沒有的品種,而并非仿制藥,或當前競爭激烈的品種,整體上講求差異化。不久前,先通醫藥Aβ-PET顯像劑歐韋寧?氟[18F]貝他苯注射液獲得NMPA批準上市,成為國內首個獲批用于AD診斷的Aβ-PET顯像劑。

腫瘤、AD領域帶來突破

國際上的“戰績”也進一步印證了核藥的前景。

當前,跨國藥企已布局核藥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并誕生了有望躋身“重磅炸彈”的藥物。2022年3月,諾華核藥產品Pluvicto獲得FDA批準,用于PSMA陽性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三線治療,成為了全球首款靶向PSMA的放射性配體療法。2023年一季度,在供應極度緊張的情況下,Pluvicto銷售額仍然達到了2.11億美元,同比增長18%,超出華爾街11%的預期。2023年前三季度諾華核藥Pluvicto銷售額已達7.07億美元,預計其全年銷售額超10億美元。

在腫瘤治療領域,與其他靶向藥物相比,關于核藥作用機制的特點,先通醫藥方面介紹,核藥的特色在于通過釋放β射線和α粒子對腫瘤進行殺傷,通過射線直接打DNA單鏈或雙鏈造成復制,或可能直接合并破壞細胞膜導致白細胞死亡,這種殺傷為物理性殺傷,只要分子結合腫瘤細胞找到合適配比,就可以直接對細胞產生作用。

 “諾華的Pluvicto非常好的治療效果,這使得核藥與其他腫瘤治療藥物相比更具潛力,例如在靶點方面,一些傳統上可能無法成藥的靶點,對核藥而言則有可能會研發成功。”唐艷旻舉例稱。

除此之外,在腫瘤治療中,唐艷旻也指出,研發成功率相對較高也是核藥的一項明顯優勢,核藥可以通過影像學手段,在早期將治療性核素換為診斷性核素,可以觀察到病灶中的靶點密度,進而通過計量學手段計算出未來腫瘤是否會被殺死,使用多大劑量能夠殺死,從而能夠預測其療效。“從國內外研發角度而言,傳統藥物在臨床階段大概只有10%的成功率,而核藥的成功率較高,同時,核藥腫瘤治療相比其他治療產品還有較大的市場。”

除腫瘤治療領域外,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在新藥研發的“天坑”阿爾茨海默病領域,核醫學也在其診斷和干預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現象持續加劇,AD患者人數快速增長,嚴重影響了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公共衛生》2022年的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約有1000萬AD患者,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3000萬。

先通醫藥總經理王鵬指出,國外研究表明,如果在尚未出現癥狀時提前干預,很多患者可以達到不發病,或發病癥狀非常輕。因此,對于AD而言,實行早期針對性干預,確保在臨床早期使用對應藥物治療,能夠大大延緩AD病情發展。

AD具有起病隱匿且病情發展不可逆的特點,王鵬介紹,在2023年美國阿爾茨海默病協會重新修訂AD診斷的臨床標準,其中強調對于AD的核心生物標志物,一個是腦內β-淀粉樣蛋白(Aβ),另一個Tau蛋白。據介紹,Aβ異常沉積是AD最早發生的病理改變,臨床常用PET-CT/PET-MRI掃描來檢測腦內Aβ沉積水平,從而開展AD的診斷、鑒別診斷和療效評估。

關于Aβ-PET顯像診斷的優勢,王鵬指出,首先,Aβ在大腦中剛開始形成斑塊時就可以發現,可發現于AD患者出現臨床癥狀前的15-20年;其次,是可以看到Aβ的病理性改變情況;此外,Aβ-PET的優勢是還體現在無創性,尤其對于老年患者而言依從性較高。

Aβ-PET藥物經濟學研究也表明,Aβ-PET的早期診斷,能有效降低醫療和護理費用;同時,大大縮短患者的臨床確診時間,使患者入院治療的風險降低約12%;此外,還可以增加醫生診斷疾病的信心,對患者臨床治療和社會經濟價值帶來有利影響。

雖然Aβ-PET顯像在AD診斷過程中具備早期、無創、精準等優勢,但國內AD檢測相關的PET顯像劑一直處于空白階段。近年來,全球多款靶向Aβ治療藥物的成功研發或獲批上市,包括衛材和渤健研發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藥物Leqembi(lecanemab-irmb),以及禮來的阿爾茨海默病新藥Donanemab。多個靶向Aβ治療藥物均將Aβ-PET顯像作為受試者篩選和研究評估終點,這些藥物在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帶來突破的同時,也使Aβ-PET顯像劑形成較大的需求缺口。

關于Aβ-PET顯像劑歐韋寧?的成功獲批,唐艷旻在新聞發布會中表示,以Aβ為靶點的PET顯像劑對AD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讓廣大的AD患者迎來了新的曙光。歐韋寧?氟貝他苯注射液的批準,將改變長期以來我國在Aβ-PET診斷顯像劑領域無藥可用的歷史,有效填補市場空白。

在歐韋寧?研發過程中,王鵬坦言,放射性產品的有效期很短,歐韋寧?有效期只有10小時,如何在有效期內盡可能完成更多研發工作,對團隊整體組織協調能力是一個考驗。此外,疫情期間藥品面臨城市間運輸管控問題,以及放射性藥品技術指南尚未完善也是研發中面臨的挑戰。在后續生產和配送方面,受10小時有效期的影響,第一批產品先從先通醫藥在廣東省和江蘇無錫的自主生產基地開始配發,后續再陸續供應其他城市,未來在全國可能會建8-10個生產基地。

關注我們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