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中國中冶(601618.SH)10月26日盤后發布公告,2023年1-9月新簽合同額9819.3億元,同比增長5%。根據10月10日發布的簡報,前三季度新簽海外合同額328.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2.6%。10月27日收盤,中國中冶A股總市值為698.3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中冶三季度新簽合同額2600.4億元,同比降低9.8%。2023年1月至7月單月,該公司分別實現新簽合同額約為1054.2億元、891.4億元、1312.5億元、955億元、1185億元、1828.2億元、789.4億元。
中國中冶前三季度營收約4673.25億元,同比增加1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81.84億元,同比增加21.9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24.77億元,上年同期為-15.70億元。今年1-9月,中國中冶每股經營性現金流為-1.08元,為2019年以來同期新低。
不過,以施工總承包合同模式和融資加施工總承包合同模式為主的建筑施工類企業,季度經營性現金流為負,是正常現象,一般年末都會回正。今年一季度,中國中冶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215.58億元,上半年經營性現金流量凈額為-145.16億元。而根據2022年年報,至年末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81.53億元。
2015年12月,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整體并入中國五礦集團公司,成為后者的全資子企業,中冶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中冶集團是中國中冶的控股股東,持股49.18%。
中國中冶主營業務涵蓋工程承包、房地產開發、裝備制造與資源開發。其中,工程承包業務是其核心業務,是公司收入和利潤的主要來源。從2023年半年報看,該項業務收入占當期營收總額的95%。
受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中國中冶房地產開發業務表現也不理想,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約77.85億元,同比下降13.79%,毛利率同比下降2.63個百分點,僅為8.34%,處于行業較低水平。作為中國中冶主要的房地產上市平臺,中冶置業的業績也較為低迷,上半年其房地產開發業務營業收入為44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