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QFLP:國際大型PE機構爭相布局中國市場

2023年10月27日 15:57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陳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植  上海報道

隨著中國經濟穩健轉型發展,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正加快布局中國市場。

近日,資產管理規模逾50000億美元的KKR集團決定在上海設立人民幣平臺,參與中國的市場投資。

此前,資產管理規模逾8000億美元的全球PE機構——漢領資本(Hamilton Lane)在上海設立的辦公室正式開始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這些大型PE機構布局中國市場,均采取QFLP方式。比如KKR將在上海申請 QFLP試點業務,漢領資本已在去年5月獲得上海QFLP試點資質。

所謂QFLP,全稱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即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是境外投資者參與中國境內企業股權投資的新方式,即投資機構在獲得QFLP試點資格后,可以在境外募資獲得出資人(LP)的美元資金,再通過QFLP渠道結匯換成人民幣,以人民幣形式投向境內企業股權。若境內企業股權投資項目退出,投資機構通過QFLP渠道,可以順利將境內投資本金利潤再兌換成美元“離境”,返還給LP。

一位美元基金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如今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之所以選擇QFLP模式進入中國,一方面是經歷多年實踐,QFLP在資本跨境兌換進出方面的操作流程日益成熟,且透明度較高,符合眾多海外LP的資金管理要求;另一方面QFLP試點基金的投資范疇日益廣泛,從傳統的VC/PE投資拓展到S基金、杠桿收購基金與不良資產投資基金,能滿足眾多全球PE機構的不同投資策略。

他直言,考慮到中國多地QFLP政策特點不同,他們也在不斷了解各地QFLP政策的差異性,以便找到合適自己的中國市場 PE投資方式。

“盡管大國博弈令部分西方國家LP對投資中國有所顧慮,但我們看到,仍有眾多海外大型機構投資者與家族辦公室對投資中國有著較強的意愿。”這位美元基金負責人指出。

在他看來,隨著全球大型PE機構持續布局中國市場,他們能否克服水土不服狀況并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關鍵在于他們能否組建本土化投資團隊。

記者注意到,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似乎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比如KKR在6月份對亞太區私募股權團隊進行重組,由路明擔任KKR亞太區執行董事長。

漢領資本在組建上海辦公室時,也挑選多位熟悉中國市場股權投資的專業人士組成投資團隊,由漢領資本董事總經理及亞太投資聯席主席夏明晨擔任負責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后,是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深刻意識到,在國際形勢日益錯綜復雜、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步伐加速的情況下,PE機構能否在中國市場扎根發展的“成敗關鍵”,一是能否找到合適的PE跨境投資方式以吸引更多資金,二是組建本土化團隊,充分發揮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深入洞察與豐富PE投資經驗,進一步提升項目投資成功率。

 QFLP緣何倍受大型PE機構青睞

記者獲悉,盡管當前全球形勢錯綜復雜,但大型PE機構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布局依然火熱。

究其原因,一是中國社會穩定,為經濟持續穩健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產業規模巨大,容易誕生更多獨角獸級別企業;三是近年中國科技產業蓬勃發展,有望催生更多世界級科技企業。

記者注意到,除了KKR與漢領資本,淡馬錫旗下獨立全資子公司——淡明資本首只基金True Light Fund I已完成33億美元的募資,投向大中華區市場。隨著這只基金開啟投資征途,淡明資本的上海辦公室也“熱鬧起來”。

淡明資本CEO Yeo Chee Kian表示:“淡馬錫在過去二十年期間穩步建立了其在中國的業務,我們對其在中國投資的長期記錄充滿信心,中國擁有支撐經濟韌性的優勢——有龐大的工程人才庫、高效且一體化的供應鏈、創新以及潛力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我們將持續關注與中國的數字化、長壽趨勢、可持續生活方式和未來消費模式相關的投資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大型PE機構加碼中國市場股權投資,QFLP模式成為他們的新選擇。

數據顯示,僅在上海地區,已有89家和62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分別獲得上海QFLP和QDLP試點,包括美國大型養老金管理機構——信安金融集團旗下的信安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日本最大大型資產管理機構三井住友旗下的三井住友德思私募基金管理(上海)等。

上述美元基金負責人告訴記者,QFLP之所以被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青睞,一方面是其資金跨境兌換進出的操作流程相當成熟,且相關操作透明度較高,符合不少海外機構投資者對新興市場投資的資金管理要求;另一方面QFLP試點基金的投資范疇日益多元化,原先只能開展傳統的VC/PE投資,如今可以擴展到S基金、杠桿收購、不良資產投資等,無形間吸引更多全球大型PE機構借道投資中國市場。

記者注意到,KKR在業界被稱為“杠桿收購專家”,因此不少創投機構人士認為KKR可能通過上海QFLP試點設立杠桿收購基金。畢竟,近年中國眾多行業經歷快速發展,存在較高的行業兼并整合需求,給杠桿收購策略帶來大量的優質項目選擇。

漢領資本在去年5月獲得上海市QFLP試點資格后,發起了上海市首只基于QFLP的S基金。

漢領資本表示:中國的S基金(PE份額轉讓基金)市場已進入發展黃金期,作為在境外美元S基金市場耕耘多年的投資機構,漢領資本希望借助QFLP方式進入境內人民幣S基金市場,帶來國際市場的投資經驗,促進國內市場的發展。

目前,漢領資本共有5期S基金,總規模近80億美元。

在多位PE業內人士看來,QFLP試點正給國內PE市場帶來日益多元化的海外投資策略,有助于豐富國內股權投資的“退出”渠道,進而形成較高的“鯰魚效應”,驅動國內PE機構積極開展杠桿投資與S基金等業務,驅動國內PE市場投資策略差異化與多元化。

本土化團隊組建成為決勝中國市場關鍵

隨著越來越多全球大型PE機構借道QFLP加碼中國市場投資,他們能否盡快克服水土不服挑戰并創造良好的投資業績,很大程度取決于他們能否組建專業的本土化團隊。

前述美元基金負責人向記者直言,各國的PE投資環境差異較大,加之各國的產業發展步伐不一,所以越來越多西方大型股權投資機構也意識到,一味照搬西方國家股權投資策略往往會四處碰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設立中國辦公室或醞釀發起QFLP基金時,紛紛招募或提拔熟悉中國市場且具有豐富PE投資經驗的人才,作為中國本土化團隊的骨干力量。

業界認為,KKR之所以在6月下旬宣布由路明擔任KKR亞太區執行董事長,主要是看中他在中國市場的豐富PE投資經驗。此前,路明先后在中信集團、摩根大通工作,2006年進入KKR亞太團隊后,參與了KKR美元基金的中國市場的多項大手筆投資,所以他既熟悉中國市場PE投資,又熟諳KKR投資理念,可以將兩者更好融合。

漢領資本在委任董事總經理及亞太投資聯席主席夏明晨擔任上海辦公室的“掌門人”同時,還聘用了多位精通中國市場PE投資、業務拓展、風控合規的人士,以此搭建本土化團隊。

淡明資本的董事會成員里,也有多位熟悉中國市場PE投資的高管,包括曾負責管理淡馬錫在中國市場團隊的Chia Song Hwee、2005年起經常參與中國項目投資的Yeo Chee Kian、以及淡馬錫中國區主席吳亦兵。

多位美元基金人士向記者指出,能否組建專業的本土化團隊,也是眾多全球大型PE機構能否吸引到更多出資人LP參與QFLP基金投資的重要基礎。隨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與國際形勢變化導致眾多產業供應鏈重構,越來越多LP日益重視PE機構本地化團隊能否深入洞察當地市場產業鏈變革趨勢與消費產業迭代升級機會,并從中找到具有高成長性的新興企業開展股權投資。

“這也是越來越多LP在遴選PE機構投資時,作為他們判斷這些PE機構項目投資成功率高低的一大依據。”前述美元基金負責人向記者強調說。

關注我們

21经济网 - 21世纪经济报道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