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宋豆豆 報道
10月26日晚間,廣汽集團(601238.SH;02238.HK)發布2023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廣汽集團實現營業收入360.69億元,同比增長14.4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45億元,同比下降33.18%,環比增長8.1%。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976.56億元,同比增長22.11%;凈利潤45.11億元,同比下降44.05%。
對于業績變化的原因,廣汽集團在財報中稱是由于報告期內合營企業汽車銷量同比下滑、盈利下降,導致凈利潤同比減少等綜合所致。
從產銷快報來看,兩大“利潤奶牛”廣汽豐田、廣汽本田前三季度銷量均呈現兩位數下滑,市場表現疲軟,一定程度上拖累廣汽集團的整體表現。今年1-9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68.58萬輛,同比下滑10.33%;廣汽本田累計銷量43.58萬輛,同比下降23.93%。
事實上由于日系合資企業盈利減少等原因,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投資收益約為54.48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約30.50億元。“合資企業在轉型升級上確實滯后了,面對價格戰和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廣本、廣豐‘兩塊田’在產銷量和收益方面均出現下滑,尤其在新能源方面嚴重滯后于整個市場需求。”彼時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認為,由于燃油車市場整體萎縮,合資品牌“新四化”的轉型較晚,未能跟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步伐,所以丟失了一些新能源市場份額。“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已經在奮起直追,得益于雙方股東的支持,合資品牌的投入力度加大,相信這‘兩塊田’明年、后年在新能源方面會有一個大的突破。”
另一合資企業廣汽三菱歷經退市、辟謠等多重風波后,重組方案塵埃落定。10月24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將以1元對價分別受讓三菱汽車、三菱商事持有的廣汽三菱30%、20%股權,受讓完成后,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現增產擴能,計劃2024年6月實現量產,建成后廣汽埃安將形成基本產能60萬輛/年。
與表現稍遜的合資品牌相比,廣汽集團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銷量持續增長,帶動著毛利率的提升。數據顯示,廣汽集團前三季度毛利率為5.12%,同比提升0.58%;第三季度毛利率為8.17%,同比提升3.53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今年1-9月,廣汽傳祺累計銷量29.6萬輛,同比增長10.7%,MPV車型累計銷量近12萬輛,累計同比增長60.9%。同期廣汽埃安已累計銷售35.1萬輛,同比增長92.51%,已完成年度銷售目標(保50萬輛沖60萬輛)的70.2%。
馮興亞此前在半年報業績溝通會上表示:“得益于廣汽埃安持續增長以及廣汽傳祺加速向新能源科技企業的轉型,廣汽集團的盈利結構不斷優化,從過去非常依賴于合資品牌,到現在自主品牌的收益開始發揮作用。以合資企業起家的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正逐步成為新主導,這是十多年來堅持自主研發、自主創新的結果。”
廣汽集團官方透露,隨著近期碳酸鋰價格下降,埃安已經在6-9月連續實現盈利,毛利率逐月改善。隨著埃安高端品牌昊鉑GT、SSR、HT等高價值車型的上市,第四季度埃安的盈利面將進一步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埃安產品推新節奏仍在加速。10月26日晚,AION S Max上市,新車共推出5款車型,售價區間14.99-20.29 萬元。新車采用全新的外觀設計語言,提供510公里和610公里兩種續航。至此埃安S系列已布局了三款車,橫跨13萬-20萬元價格區間——AION S(13.98-17.98萬元)、AION S PLUS(14.98-19.16萬元)、以及AION S Max(14.99—20.29萬元)。
美銀證券在研報中表示,相信廣汽電動車品牌埃安將實現更強勁的增長,廣汽三菱的重組將有助于結束長期虧損的合資公司的營運,并以更低的成本將產能轉移至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