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高江虹、曹恩惠 新加坡報道
10月24日,新加坡圣淘沙島額外熱鬧。近3000名全球旅游業上下游服務商、機構人士涌進圣淘沙各大酒店,參加攜程一年一度的全球伙伴大會。
這是攜程第一次將全球伙伴大會搬到國外目的地舉辦。在出入境旅游市場快速復蘇之際,這場大會也給海內外旅游供應商提供了一個海外市場復蘇實際情況的觀察角度。畢竟,隨著國慶長假結束,國內出境游市場幾近終場,各方可據前十個月的業績盤點2023年出境游成績單。
新加坡旅游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執行署長潘政志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今年前九個月新加坡旅游市場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71%。但受限于航班數量,中國游客暫未回歸第一入境客源地位置,其在新加坡的旅游消費僅恢復到2019年的35%。
但即便如此,新加坡的表現算得上是今年出境游區域市場中的優秀水平。2023年前十個月即將結束,雖然業界期待的報復性出境熱潮并沒有到來,但從業者們仍在穩步復蘇的市場趨勢中尋找新機遇。
出境游“紅利”不均
2022年底,隨著新的防疫政策調整,全球旅游目的地開始迎接中國游客的回歸。
今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對外披露,今年第三季度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共查驗出入境人員1.23億人次,同比增長454.4%,達到2019年同期的73%,其中內地居民6168.8萬人次(含邊民142.3萬人次)。對比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出入境數據正在加快復蘇中。今年前三季我國出入境人次2.91億人次,其中內地居民1.42億人次,均恢復至2019年的四成以上。
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旅游市場均蓬勃發展,帶動攜程全球門票的供應商實現了100%的增長,海外的租車和門店數量也實現了翻一番的目標。攜程海外酒店預訂量已經達到了2019年的40%,“下半年應該更快,”孫潔還透露,機票預訂量增長了260%以上,專門服務海外市場的trip.com預訂量增長100%,“尤其是歐盟市場預訂量增長700%,呈現非常強勁的復蘇。”
今年國慶黃金周總結時,有OTA表示出境游人次同比激增八倍。數字看上去令人振奮,然去年基數太低,實際出游人數并沒有宣傳的那么喜人,越是長距離旅游目的地受沖擊越大。比如疫情前每年有超過300萬中國游客去美國旅游,今年預計不到85萬人。一位不愿具名的境外旅游供應商向記者透露,今年多個出境游市場遭遇“黑天鵝”,比如東南亞的“噶腰子”傳言、緬北詐騙、泰國的槍擊案,加上部分區域市場的戰爭陰霾和地緣政治矛盾,出境游市場復蘇情況遠不及預期,導致一些年初搶先下重金包機、包房的出境游批發商虧得一塌糊涂。
而在出境游市場,中國澳門和新加坡算得上是少數能吃到紅利的境外游目的地。
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入境澳門旅客已接近2000萬人次,全年入境澳門的旅客量有望突破2500萬人次。“澳門算是幸運,吃到了這波紅利,”澳門易達假期國際旅行社大股東黃碩志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今年業務狀況良好,“賺到了錢”。
新加坡的數據表現同樣可觀。據新加坡旅游局披露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23日,新加坡入境游客數量達1014萬人次,同比增長171%,其中過夜游客超過770萬人次,同比增長182.3%。
到訪新加坡的中國游客也已經有101萬人次,同比增長1154.2%,其中過夜游客78萬人次,同比暴漲2693%。
此前,中國游客是新加坡旅游第一大客源國,2019年入境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高達363萬人次。雖然如今入境的中國游客在數量上較2019年仍有差距,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中國游客的在新加坡的逗留時長不僅較2019年多了76.7%,也比全球其他地區游客的逗留時間多36.7%。因此,潘政志頗欣慰地指出,中國游客消費金額比以往都要高。
新加坡雖是“彈丸之地”,卻能吸引中國游客平均逗留時長達5.32天,這與該國這幾年持續投入資金對景點和接待設施進行更新迭代有關。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商旅市場復蘇快于休閑旅游。
攜程商旅CEO張勇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海外市場標記為潛在的盈利增長點,跨境商旅行為隨之增多,境外商旅需求旺盛。今年境外酒店訂單需求同比增長365%,境外機票增長587%,境外的地面交通增長更是突破15倍,商旅月活的境外用戶數增長118%。“新加坡作為東南亞中心城市,同時是中國企業出海的首選目的地,今年相關會展、會議活動舉辦頻密。”
市場已呈現新特點
“我們旅游業的復蘇才剛剛開始,未來還有非常美好的前景等待著大家。”在全球伙伴大會上,攜程集團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樂觀看待行業前景。在與新加坡旅游局再次簽署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后,攜程集團還啟動了全球市場合作升級計劃,以擁抱全球旅游業持續復蘇的機遇。
在攜程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潔看來,入境游和出境游將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并且在2024年,全球旅游行業將迎來復蘇,給行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這或許是攜程未雨綢繆之舉。當今年以來國內旅游市場復蘇勢頭如火如荼時,以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以中國澳門為代表的地區出境游市場的火爆,一度使得從業者看到了出境游報復性增長的苗頭。然而,出境游整體的市場數據并沒有想象中的樂觀,因航班不足、簽證難辦等原因,尚未實現“滿血復活”。
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相比較于國內游,出境游產業鏈恢復和重塑的過程更長。
“出境游的復蘇可以從兩個部分來分析。”攜程集團副總裁陳冠其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對于短線的目的地而言,在恢復階段是比較有優勢的。“不管是今年五一假期、十一國慶假期也好,在整體的出境游目的地中,包括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地區以及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這些短線目的地具備天然優勢,這些優勢包括出行時間成本、交通成本、出行距離以及文化相似度等方面,因而恢復得比較快。”
陳冠其進一步表示,一些新興的目的地也正在崛起,例如歐洲的小眾目的地國家,中東的沙特、卡塔爾等正在加大力度吸引中國游客。“總體而言,以亞洲國家和地區為主的短線出境游目的地,正在以相對更快的速度恢復,長線目的地則需要隨著整體運力的恢復才能逐步復蘇起來。”
根據陳冠其分析,國際航班的運力以及簽證的便捷性是影響出境游恢復程度的兩大重要因素。“現在整體國際航班的運力還沒有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而在簽證方面,東南亞國家的便捷性優勢更大些,比如泰國日前還推出了對中國游客的階段性免簽政策。”
事實上,以上兩大因素的確左右著出境游的復蘇力度。與此同時,疫情三年帶來的出行方式和觀念的轉變,也使得出境游市場呈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包團、定制小團的比例正在上升。”陳冠其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定制化的需求越來越大,這要求包括攜程在內的OTA平臺以及目的地供應鏈端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90后等年輕群體正在成為出境游的主要年齡段群體。“激發他們出境旅游的因素更加多元化了。”陳冠其認為,一場演唱會、一場賽事活動甚至音樂節等,都有可能成為年輕群體出境游的觸發點。
根據機構預計,從邊際角度上看,今年第四季度開始,出境游的復蘇斜率將開始好于國內游。中國銀河證券日前發布的研報指出,補償性需求或將從國內游向出境游轉移。